星期四, 9月 11, 2025

114上 單元 一 多采多姿的植物




 
三年級課前探索準備與教學說明
一、科學研究方法:詳細解釋探索歷程
二、實驗安全注意事項:
  (一)進行實驗前,應將衣服下襬頭髮紮好。
  (二)未經教師許可,學生不得觸碰任何儀器、藥品、器材;並將其攜離教室。
  (三)進入實驗室後,嚴禁追逐、嬉戲、喧嘩及危險動作;及攜帶食物飲料進入教 室。
  (四)上完課應將器材、物品歸位,並將器材收拾好,實驗後的器材需清洗乾淨, 離開前應清洗雙手。
  (五)如果不小心打破玻璃實驗器材時,不可以用手撿須用掃把清理。
三、實驗操作注意事項:
  (一)實驗器材、藥品應遵守任課教師的規定使用,不可任意拿取、品嘗、嗅聞。
  (二)仔細聆聽操作步驟與細節,熟知意外事件的防範與處理方式。
  (三)依照實驗步驟正確操作,實驗過程不可嬉鬧,務必注意安全。
  (四)實驗產生的廢液或廢棄物,應依照老師的規定妥善處理,不可任意倒棄。
  (五)非經任課教師允許,不可任意做課程以外的實驗。
  (六)如有意外狀況發生時,應馬上通知老師。
五、每位學生應確實遵守本規則;老師應協助執行督導課堂安全。

一、教學目標:
1.認識生物與非生物,動物與植物。
2.認識植物身體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各部位構造與其對植物的功能。
3.了解植物與我們生活關係密切。
第一單元多采多姿的植物
活動一植物是什麼
【活動1-1】校園大探索
1.認識生物與非生物,生物有生命,非生物沒有生命。
2.教師說明如何簡單分辨生物與非生物的方法,例如生物有生死、繁殖、能運動等,非生物則不行。
3.生物中有些是動物,有些是植物。
4.教師說明校園生物中,有的是動物如鳥、蝴蝶、蚯蚓等。牠們有的會飛、有的會動、有的須要吃東西、有的會長大、有的會繁殖後代等。
5.教師說明校園生物中,有的是植物如花草樹木。因為它們大多不會動,不能跳也不會飛,不像動物一樣會吃東西,可是它們也需要水和空氣,也要晒太陽,而且它們也會長大,會繁殖後代。
【活動1-2】植物的身體
1.教師帶學生探索校園的植物。
2.認識植物身體外形具多樣性。
3.教師說明不同植物的外形不一樣。透過觀察,引導學生說出下列的關鍵詞或概念,例如榕樹、樟樹等莖很硬,長得高大。
4.有些矮小的植物,如長春花、牽牛花、軟枝黃蟬等,莖柔軟,隨風吹會彎曲等。
5.了解植物身體外形不同,但大部分可以分成根、莖、葉、花、果實和種子等構造,使植物能適應環境,進行生長和繁殖。
★延伸教學:
認識植物的根莖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PYc7gto49c
第一單元多采多姿的植物
活動二植物如何獲取陽光和水
【活動2-1】植物的葉
1.教師帶學生到校園中觀察,並比較不同植物的葉子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特徵。
2.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植物葉子時,可比對葉子大小、形狀、葉緣、葉脈等,並請學生發表觀察的植物葉子有哪些特徵。
3.教師可補充提問學生葉子與植物的生長環境可能有什麼關係或重要性。
4.教師指導學生認識不同植物的葉子特徵,可以用附錄中所提到的葉形、葉緣及葉脈種類輔助說明。
5.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葉片在植物枝條上長出的位置,稱為節。
6.教師說明葉子在枝條上是交錯生長的,可以幫助植物獲取更多陽光。
7.教師說明葉子的生長情形稱為葉序,分為對生、互生和輪生等。
8.
教師說明葉子有不同的生長方式,都是為了替植物爭取陽光。































【活動3-1】植物的花

1.配合校園實際情形,教師指導學生至校園中找一找,哪些植物正在開花?

2.教師帶學生認識、欣賞四季中的植物之美。

3.教師提問有沒有看過蜜蜂採蜜,引導學生發表對花的看法。

4.教師亦可事先準備幾朵不同植物的花,建議具有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的完全花,例如茶花、朱槿、金針花、月橘、洋紫荊、豔紫荊、杜鵑、番石榴花等。

5.教師說明花的基本構造,包含花瓣、花萼、雄蕊和雌蕊,並知道它們的功能。

6.可實際呈現植物的花,讓學生觀察哪些花的顏色鮮豔、有花蜜或特殊的氣味等,再說明這些特徵可以幫助植物吸引動物前來採食、繁衍後代。


















星期一, 6月 09, 2025

113下四單元 0609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

第四單元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     

活動1 能量重要嗎       1-2 不同形式的能量  

覺察生活周遭具有多種不同形式的能量。

透過活動驗證:聲音符合能量的簡易定義。

1.參與:由課本情境圖,看看各種具備能量、正在運作的設備與器材。

→判斷課本中的這些物品是否具有能量?它們在運作或是改變嗎?

學生可能回答:圖中的物品都具有能量,能讓物體運作或是改變。

2.探索:這些讓設備運作的能量,其實不同。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教師提問:可以讓物體移動或是產生變化的能量,其實有好幾種形式,在課本的公園情境圖中,你能找出幾種不同類型的能量呢?

回答:動能、熱能、光能、食物中的能量(化學能)。

3.解釋:依照課文圖片,協助學生發現不同種類的能量。

→教師說明:太陽的光能、快速移動的物體(球棒、風與流水)的動能、能讓冰棒融化的熱能,都是可以讓物體運作或是產生變化,但是形式不同的能量。

4.探索:透過實際操作,了解聲音可使物體產生改變。→「跳著舞的毛根」實驗:

(1)在紙杯側面中間剪一個約3公分的十字痕,摺出缺口後,將紙杯倒置在桌上。

(2)將毛根捲曲成蛇狀,放在倒置的紙杯杯底上。

(3)嘴巴對著缺口持續發出聲音,觀察毛根的變化。

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實驗,除了嘴巴對著紙杯缺口發出聲音,也可以剪一小段粗吸管對著紙杯缺口發出聲音,能觀察到毛根轉圈、移動的現象,讓學生認知到聲音也符合可以讓物體產生改變的能量定義。

5.精緻化:進一步利用能量的定義驗證:聲音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利用實驗結果,帶領學生確認聲音符合可以讓物體產生改變的定義,確認聲音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6.進行習作第5051頁。

7.重點歸納→能量有光能、熱能、動能、聲能等形式。

1-3 生活中的能源

知道提供能量的來源,稱為能源。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能源。

1.參與:由課本情境圖或生活經驗,覺察物體運作的能量來源有哪些。

→教師提問:生活中的物體需要能量才能運作,這些能量的來源有哪些呢?

回答:(1)太陽能熱水器加熱冷水,它的能量來源是太陽。(2)汽車行駛的能量來源是是汽油。

2.探索:探索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是能量的來源。→教師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是能量的來源呢?

回答:太陽、水、風、汽油、液化石油氣、木炭、天然氣、煤等。

3.解釋:說明能源與燃料的定義。→教師說明:可以提供能量的來源稱為能源,汽油、液化石油氣、木炭、天然氣、煤等可以經由燃燒產生能量,稱為燃料。

4.評量:能說出生活中的常見能源。→學生能說出生活中有哪些能源。

5.進行習作第52頁。

6.重點歸納

提供能量的來源,稱為能源;經由燃燒產生能量,稱為燃料。

太陽、水、風和燃料等,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能源。

3-1 開發及應用自然資源的影響

1.參與:觀察環境,是否有因為開發與利用資源而造成的影響。

→我們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建造現代世界,在這個開發與利用資源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學生回答:(1)過度開採,造成資源枯竭。(2)開採與使用的過程中,造成環境汙染。

(3)使用過後產生的垃圾,造成生態災難。

2.探索:小組討論、資料蒐集,查出因為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環境破壞的真實案例。

→小組討論或資料蒐集,並發表開發與利用資源會對環境造成哪些衝擊?

3.解釋:開發資源有好處,但也可能有負面影響。

→說明:雖然開發與利用資源帶給我們很大的好處,但也發現現在的環境有很多不好的改變。

4.習作→進行習作第55頁。

•教師確認學生理解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與珍貴性,並了解過度使用自然資源對環境的衝擊與解決方法。

5.精緻化:以開發森林為例,點出開發的矛盾引起動機, 並進行發表活動。

→教師展示:未開發的森林圖與開發森林造成的破壞圖。

→教師說明:•開發森林的壞處。•開闢茶園很麻煩(可以細數需要做的事情,例如砍樹、搬運清除、整地、裝水管、種植等)。

→教師提問:開發森林有這麼多壞處,卻還是要開發森林,一定有好處,有何好處?

•回答:可以賺錢。•教師總結:除了能賺錢養家,人們也需要茶葉等資源。

→教師以開發森林為例,請學生分組於課前蒐集資料,找出開發森林的好處與壞處。

6.習作→進行習作第56頁。

7.重點歸納:•知道開發與利用資源對於環境的衝擊與破壞。•知道須節約使用資源,避免過度開發資源,以減緩對於環境的不良影響。

3-2 環保行動

1.參與:面對環保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教師簡述開發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喚起學生活動3-1的學習經驗。

2.探索:探討如何解決開發資源對環境造成的問題。

→教師提問:面對這些環境問題,我們要如何避免開發資源造成的困境,讓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資源永續。

•回答:(1)減少垃圾廢棄物的產生,例如少買。(2)不要過度包裝。(3)購物自備購物袋。

(4)塑膠廢棄物不亂丟。(5)堅持垃圾分類回收。

3.解釋:覺察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進一步思考如何為環保貢獻一己之力。

→教師引導:享用自然資源時,不只消耗資源,同時也對環境造成破壞。我們該如何對環保盡一分心力?可由減量、環保採購、重複使用、回收再生、節能減碳幾個方面,從自己與家庭開始,為環保盡一分心力。

4.精緻化:利用環保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可製造玩具。用實際行動解決環境問題。

→教師說明回收物再利用的範例,讓學生實際動手做做看。例如將剪成圓形的塑膠袋、棉線和壹圓硬幣做成降落傘;有耳的塑膠袋直接綁塑膠繩,並在塑膠繩下方黏上一片小紙板做降落傘等。

•歸納說明:「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環保生活原則,在享用自然資源的同時,為環境盡一分力量。開發森林有好處也有壞處,會破壞地表環境,下大雨時容易造成土石流。好處就是可以增加收入養家,人們也需要其他資源。

習作第57頁說明檢視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環保行動。

我會重複使用抹布、自備手帕,少用衛生紙及一次性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