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13四下單元四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13四下單元四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一, 6月 09, 2025

113下四單元 0609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

第四單元自然資源與利用活動     

活動1 能量重要嗎       1-2 不同形式的能量  

覺察生活周遭具有多種不同形式的能量。

透過活動驗證:聲音符合能量的簡易定義。

1.參與:由課本情境圖,看看各種具備能量、正在運作的設備與器材。

→判斷課本中的這些物品是否具有能量?它們在運作或是改變嗎?

學生可能回答:圖中的物品都具有能量,能讓物體運作或是改變。

2.探索:這些讓設備運作的能量,其實不同。能量有不同的形式。

→教師提問:可以讓物體移動或是產生變化的能量,其實有好幾種形式,在課本的公園情境圖中,你能找出幾種不同類型的能量呢?

回答:動能、熱能、光能、食物中的能量(化學能)。

3.解釋:依照課文圖片,協助學生發現不同種類的能量。

→教師說明:太陽的光能、快速移動的物體(球棒、風與流水)的動能、能讓冰棒融化的熱能,都是可以讓物體運作或是產生變化,但是形式不同的能量。

4.探索:透過實際操作,了解聲音可使物體產生改變。→「跳著舞的毛根」實驗:

(1)在紙杯側面中間剪一個約3公分的十字痕,摺出缺口後,將紙杯倒置在桌上。

(2)將毛根捲曲成蛇狀,放在倒置的紙杯杯底上。

(3)嘴巴對著缺口持續發出聲音,觀察毛根的變化。

教師指導學生操作實驗,除了嘴巴對著紙杯缺口發出聲音,也可以剪一小段粗吸管對著紙杯缺口發出聲音,能觀察到毛根轉圈、移動的現象,讓學生認知到聲音也符合可以讓物體產生改變的能量定義。

5.精緻化:進一步利用能量的定義驗證:聲音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利用實驗結果,帶領學生確認聲音符合可以讓物體產生改變的定義,確認聲音是能量的一種形式。

6.進行習作第5051頁。

7.重點歸納→能量有光能、熱能、動能、聲能等形式。

1-3 生活中的能源

知道提供能量的來源,稱為能源。

認識生活中常見的能源。

1.參與:由課本情境圖或生活經驗,覺察物體運作的能量來源有哪些。

→教師提問:生活中的物體需要能量才能運作,這些能量的來源有哪些呢?

回答:(1)太陽能熱水器加熱冷水,它的能量來源是太陽。(2)汽車行駛的能量來源是是汽油。

2.探索:探索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是能量的來源。→教師提問:生活中還有哪些物質是能量的來源呢?

回答:太陽、水、風、汽油、液化石油氣、木炭、天然氣、煤等。

3.解釋:說明能源與燃料的定義。→教師說明:可以提供能量的來源稱為能源,汽油、液化石油氣、木炭、天然氣、煤等可以經由燃燒產生能量,稱為燃料。

4.評量:能說出生活中的常見能源。→學生能說出生活中有哪些能源。

5.進行習作第52頁。

6.重點歸納

提供能量的來源,稱為能源;經由燃燒產生能量,稱為燃料。

太陽、水、風和燃料等,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能源。

3-1 開發及應用自然資源的影響

1.參與:觀察環境,是否有因為開發與利用資源而造成的影響。

→我們利用各種自然資源建造現代世界,在這個開發與利用資源的過程中,有沒有產生什麼不好的影響?

•學生回答:(1)過度開採,造成資源枯竭。(2)開採與使用的過程中,造成環境汙染。

(3)使用過後產生的垃圾,造成生態災難。

2.探索:小組討論、資料蒐集,查出因為開發利用自然資源而造成環境破壞的真實案例。

→小組討論或資料蒐集,並發表開發與利用資源會對環境造成哪些衝擊?

3.解釋:開發資源有好處,但也可能有負面影響。

→說明:雖然開發與利用資源帶給我們很大的好處,但也發現現在的環境有很多不好的改變。

4.習作→進行習作第55頁。

•教師確認學生理解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與珍貴性,並了解過度使用自然資源對環境的衝擊與解決方法。

5.精緻化:以開發森林為例,點出開發的矛盾引起動機, 並進行發表活動。

→教師展示:未開發的森林圖與開發森林造成的破壞圖。

→教師說明:•開發森林的壞處。•開闢茶園很麻煩(可以細數需要做的事情,例如砍樹、搬運清除、整地、裝水管、種植等)。

→教師提問:開發森林有這麼多壞處,卻還是要開發森林,一定有好處,有何好處?

•回答:可以賺錢。•教師總結:除了能賺錢養家,人們也需要茶葉等資源。

→教師以開發森林為例,請學生分組於課前蒐集資料,找出開發森林的好處與壞處。

6.習作→進行習作第56頁。

7.重點歸納:•知道開發與利用資源對於環境的衝擊與破壞。•知道須節約使用資源,避免過度開發資源,以減緩對於環境的不良影響。

3-2 環保行動

1.參與:面對環保問題尋求解決之道。

→教師簡述開發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喚起學生活動3-1的學習經驗。

2.探索:探討如何解決開發資源對環境造成的問題。

→教師提問:面對這些環境問題,我們要如何避免開發資源造成的困境,讓地球上的生物和自然資源永續。

•回答:(1)減少垃圾廢棄物的產生,例如少買。(2)不要過度包裝。(3)購物自備購物袋。

(4)塑膠廢棄物不亂丟。(5)堅持垃圾分類回收。

3.解釋:覺察到保護環境人人有責,進一步思考如何為環保貢獻一己之力。

→教師引導:享用自然資源時,不只消耗資源,同時也對環境造成破壞。我們該如何對環保盡一分心力?可由減量、環保採購、重複使用、回收再生、節能減碳幾個方面,從自己與家庭開始,為環保盡一分心力。

4.精緻化:利用環保回收再利用的概念可製造玩具。用實際行動解決環境問題。

→教師說明回收物再利用的範例,讓學生實際動手做做看。例如將剪成圓形的塑膠袋、棉線和壹圓硬幣做成降落傘;有耳的塑膠袋直接綁塑膠繩,並在塑膠繩下方黏上一片小紙板做降落傘等。

•歸納說明:「當用則用、當省則省」的環保生活原則,在享用自然資源的同時,為環境盡一分力量。開發森林有好處也有壞處,會破壞地表環境,下大雨時容易造成土石流。好處就是可以增加收入養家,人們也需要其他資源。

習作第57頁說明檢視生活中可以做到的環保行動。

我會重複使用抹布、自備手帕,少用衛生紙及一次性餐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