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113上單元二水生生物與環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113上單元二水生生物與環境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星期五, 10月 11, 2024

113上單元二水生生物與環境



2
-1
認識水生植物
1.參與:利用影片或課本跨頁圖,引導學生觀察各種水生植物。
→提問:水生植物種類很多,有些生長在水面上,有些生長在水裡。比較它們生長的方式有什麼不同?
˙學生可能回答:
(1)有的漂浮在水面上。
(2)有的整株都生長在水裡。
(3)有的挺出水面。
(4)有的很柔軟、有的較堅挺。
2.探索:水生植物的生長方式各有什麼不同。
→教師引導學生觀察水生植物生長的方式,提示觀察重點:
(1)根生長的位置。
(2)整株植物體生長在哪裡?
(3)花、葉有無挺出水面?
3.解釋:水生植物依照生長的方式,大致可分為漂浮性、沉水性、浮葉性及挺水性等類型。
→教師引導學生歸納整理,確認水生植物依照生長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詳見教學相關知識)
(1)漂浮性:根生長在水裡,葉漂浮在水面上(例如布袋蓮、大萍等)。
(2)沉水性:根生長在水底的泥土裡,莖和葉沉在水中(例如水蘊草、水王孫、苦草等)。
(3)浮葉性:根和地下莖生長在水底的泥土裡,葉平貼在水面,花挺出水面(例如睡蓮、臺灣萍蓬草等)。
(4)挺水性:根和地下莖生長在水底的泥土裡,葉和花挺出水面(例如荷花、香蒲等)。
4.參與:布袋蓮和大萍是漂浮性水生植物,思考它們能漂浮在水面上生長的原因。
→引導學生思考:布袋蓮和大萍為什麼能漂浮在水面上生長?它們是不是有特別的構造,才可以生存呢?
˙教師鼓勵學生回憶舊經驗:什麼樣的東西比較容易浮在水面上?或是鼓勵學生蒐集資料,作為提出假設的依據。
˙所謂假設必須根據資料或經驗給予的答案,不一定正確,但教師可以聆聽學生的想法。例如使用游泳圈游泳,就可以浮在水面上,游泳圈裡有空氣,我認為布袋蓮和大萍具有類似游泳圈的構造。
5.探索:操作、觀察漂浮性水生植物(布袋蓮、大萍),了解它們是利用什麼方法漂浮在水面上生長。
→「布袋蓮和大萍的特徵」實驗:
(1)在水中擠壓布袋蓮的葉柄,觀察它的現象。
(2)把布袋蓮的葉柄切開,觀察內部的構造。
(3)觀察大萍葉面的構造。
˙請學生將布袋蓮葉柄切下,放入水中後再擠壓,

可以明顯的看到許多氣泡冒出來。                          
˙布袋蓮的葉柄有膨大的現象,切開後,發現裡面有許多孔洞(氣室),用來儲存空氣和增加浮力,這種特殊構造是幫助它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之一。
˙布袋蓮若生長在水位較淺處,因其根部已著生在泥土中,不須再漂浮,故其葉柄膨大的現象並不明顯,但切開後仍可以看到明顯的氣室構造。
˙若無法取得布袋蓮,可使用原生的菱來觀察,因菱的葉柄先端也有膨大的現象,和布袋蓮一樣具有氣室,用來儲存空氣。
˙漂浮性水生植物的葉,通常都具有不沾水的功能,教師可以讓學生使用放大鏡觀察葉的表面,例如大萍表面布滿細毛,這種特殊構造也是使它們能漂浮在水面的原因之一。

      

˙教師可以讓學生將布袋蓮或大萍壓入水中,放手後,布袋蓮和大萍都會再浮到水面上。翻轉過來之後再壓入水中,這時它們還是會再轉回正面朝上,這和它們的「根」具有平衡的功能有關。

6.解釋:歸納整理出漂浮性水生植物(布袋蓮、大萍)生存在水域的法寶。
→根據實驗結果,提出漂浮性水生植物的根不長在水底的泥土裡,植株漂浮在水面上,有的葉柄有儲存空氣的構造,有的葉面有細毛,可以讓它們漂浮在水面上生長。

     

 




     

    



7.探索:操作、觀察沉水性水生植物(水蘊草),了解它的外形特徵,能幫助它在水中生長。
→「觀察水蘊草適應環境的特性」:
(1)改變水族箱的水位高低,觀察水蘊草莖和葉的變化。
(2)用手輕輕撥動水族箱中的水,觀察水蘊草莖和葉的變化。
˙為了適應水流,水蘊草的莖、葉通常很柔軟;葉片通常呈線形、帶狀或絲狀,如此可以隨著水流漂動或左右擺動。
˙升高水位之後,其莖、葉也會跟著伸展,它們在水中伸展的情形,取決於水位的高低。
8.解釋:歸納整理出沉水性水生植物(水蘊草)生存在水域的法寶。
→根據操作觀察結果提出:沉水性水生植物的根生長在水底的泥土裡,莖和葉柔軟且沉在水中,會隨著水位高低而伸展或彎曲,也會隨水流擺動,減少水流的衝擊。
9.探索:觀察浮葉性水生植物(睡蓮),了解它的外形特徵,能幫助它在水中生長。
→觀察睡蓮,看一看,水位高低的變化對睡蓮的葉有什麼影響?
˙水位高時,睡蓮的葉柄較直挺,葉面平貼在水面;水位低時,睡蓮的葉柄往左右攤平、擴展,葉面仍保持平貼在水面。
˙浮葉性水生植物的葉柄會隨著水位高低而彎曲或伸展,使其葉面保持平貼在水面。
˙若有學生指出睡蓮的葉面具蠟質、不沾水的現象,應給予鼓勵。
10.解釋:歸納整理出浮葉性水生植物(睡蓮)生存在水中的法寶。
→根據操作觀察結果提出:浮葉性水生植物的根生長在水底的泥土裡,葉平貼在水面,花挺出水面。睡蓮的葉柄會隨著水位高低而彎曲或伸展,讓葉面保持平貼在水面。
11.探索:操作、觀察挺水性水生植物(荷花),了解它具有什麼構造,能幫助它生長在水中。
→「觀察荷花的外形特徵」:
(1)在荷花葉面上滴水,觀察並記錄有什麼現象。
(2)把荷花的葉柄切開,觀察並記錄內部構造。
(3)把蓮藕(地下莖)切開,觀察並記錄內部構造。
˙荷葉不易沾水,而形成水珠。
˙荷花葉柄裡面是一個個中空的洞(氣室)。
˙切開蓮藕,內部是一個個中空的洞(氣室)。
˙教學時若找不到荷花,可以使用水生空心菜、香蒲、茭白等水生植物來代替,雖然其葉柄及地下莖的氣室構造沒有荷花明顯,但依然可以看到相似的構造。
12.解釋:歸納整理出挺水性水生植物(荷花)生存在水域的法寶。
→根據操作觀察結果提出:挺水性水生植物的根生長在水底的泥土裡,花和葉挺出水面。荷花的葉面不易沾水,葉柄和地下莖有許多中空的構造,可以儲存空氣。
13.精緻化:統整水生植物為了適應水域環境,各有其法寶幫助它們生長。
→引導學生統整歸納:水生植物為了適應水域環境,外形各有不同的特徵。它們的根、莖或葉柄等,大多具有氣室或防水構造,可以儲存空氣、幫助漂浮。
14.評量:能說出四種類型水生植物的生長方式,及不同的特徵適應水域環境。
→比較四種類型水生植物的生長方式,及不同的特徵適應水域環境。
15.習作16.重點歸納
˙水生植物依照生長的方式,大致可分為漂浮性、沉水性、浮葉性及挺水性四種類型。

˙水生植物為了適應水域環境,外形各有不同的特徵。它們的根、莖或葉等,大多具有儲存空氣或防水構造,可以幫助漂浮與生長。






習作第19頁(配合活動2-1

〈指導說明〉

指導學生觀察布袋蓮和大萍的特徵。

三、水面上;水裡;漂浮

R會冒出許多氣泡

R葉柄裡有許多孔洞        有         空氣

習作第20頁(配合活動2-1〈指導說明〉

指導學生觀察水蘊草的特徵。

四、水面下;水底泥土裡;沉水   ,    有

R莖和葉隨水流擺動

1.水位高低。         2:水王孫、苦草等。

習作第21頁(配合活動2-1

〈指導說明〉

指導學生觀察荷花、睡蓮的外形和特殊構造。

五、睡蓮:水面;水底泥土裡;浮葉                荷花:水面;水底泥土裡;挺水

1.爭取陽光       2.水珠         3.空氣









  
單元二水生植物與環境

     2-2 認識水生動物

1.參與:水域環境除了水生植物,還有許多不同的水生動物。

→提問:你曾經看過哪些水生動物?

˙鼓勵學生依據生活經驗,或想一想本單元活動一的學習內容回答,例如蛙、溪魚、海豚等。

2.探索:水生動物適應水中環境的方式。

→魚是我們最熟悉的水生動物,你仔細觀察過牠嗎?看一看魚的身體,有哪些構造可以幫助牠適應水中生活?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觀察:

(1)魚類的外形主要分為哪些部位?

(2)魚的身體有哪些構造?各有什麼功能?

(3)魚在水裡是如何運動的?

(4)大部分魚的頭和尾比較細,中間比較粗,這種體形對牠們有什麼功能?

(5)魚生活在水裡是怎樣呼吸的呢?

3.解釋:根據觀察結果報告、發表、分享。

→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各組依照觀察和討論結果,上臺報告與分享。

˙教師可以「人」為例,身體分為頭、軀幹和肢,喚起學生舊經驗。魚類的外形主要分為頭、軀幹和鰭。

˙引導學生觀察魚的運動,可以發現魚是利用尾鰭的左右擺動來提供推進力前進,胸鰭及腹鰭可以幫助魚轉換方向或減慢速度,背鰭及臀鰭則可以讓魚保持身體的平衡。

˙一般而言,魚是靠左右擺動身體前進的,體側肌做S形運動,撥水向後而使魚體向前運動。尾鰭的功能是配合身體的運動,提供推進力。

˙魚的身體呈現頭和尾比較細、中間比較粗的體形(紡錘形或流線形),可以減少水流阻力,幫助牠們在水中運動。因此,獨木舟和船的形狀皆為前尖後尖,幫助船隻順利在水中移動前進。

˙魚要靠鰓來呼吸,魚的口和鰓蓋不停的一開一合,就是魚的呼吸動作。教師可配合課本魚鰓構造圖說明,但此處不須討論氣體交換的方式。

4.探索:其他的水生動物,牠們各有不同的外形特徵,可以適應水中生活。

→觀察:水生動物的外形、運動、呼吸等各有什麼特徵,讓牠們能在水中生存?

˙本活動可以利用水生動物影片,觀察其外形特徵、運動方式和呼吸構造,察覺水生動物如何在水中活動。

5.解釋:根據觀察結果報告、發表及分享。

→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各組依照觀察和討論結果,上臺報告與分享。針對各組的報告,鼓勵其他同學發現問題並提問。教師亦可適時補充或列舉相關問題,鼓勵學生作為課後研究的題材。

˙課本呈現的水生動物包括:(詳見教學相關知識)

(1)蟹:有八隻腳及一對螯,用腳在水中爬行,利用鰓呼吸。

(2)蛙:腳大多有蹼,可以游水,用肺及潮溼的皮膚呼吸。

(3)蝌蚪:利用尾巴作S形擺動時,會使身體前進,用鰓呼吸。

(4)螺:除了以腹足爬行外,可利用儲存於外套膜腔內的空氣在水中漂移,或利用表面張力以腹足吸附在水表下移動,並用鰓呼吸。

(5)蝦:主要用胸足和腹足來步行、游水,扇狀的尾部可以快速彈動,使牠後退,用鰓呼吸。

(6)龜:腳上有蹼,能在水中游水,也能在陸地爬行,用肺呼吸。

(7)水黽:具有六隻腳(4隻細長的腳,頭部前方還有一對前足),腳上有細毛,會分泌油脂,利用表面張力在水面上滑行,並用氣孔呼吸。

6.精緻化:統整水生動物的外形各有其特徵,幫助牠們在水中活動。

→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教師適時補充,統整出不同水生動物的外形各有其特徵,幫助牠們在水中活動。

7.習作

→進行習作第2223頁。

8.重點歸納

˙魚的外形主要分為頭、軀幹和鰭。

˙魚擺動魚鰭來運動及控制方向。

˙魚利用口和鰓蓋不停的一開一合,讓水流入和流出魚鰓,完成呼吸。

˙水生動物的外形各有特徵,幫助牠們適應水域環境。

習作第22頁(配合活動2-2

指導學生認識魚的身體構造和功能。

習作第23頁(配合活動2-2

〈指導說明〉指導學生認識水生動物的構造和運動方式。